长风浩荡启新程,奋楫扬帆正当时。2024年,是我院团结奋进、砥砺前行的一年更是全院教师奋发有为、再创佳绩的一年!回首过往,我们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党建工作再上台阶教学成果喜获佳绩科研项目屡创新高人才引育取得突破学生工作硕果累累让我们一同回顾学院2024年亮点工作!一顺应战略需求,科研奖项成绩喜人
范代娣教授及团队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并被授予中国药学发展奖特别贡献奖。

李冬教授及团队联合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陕西双翼煤化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获得了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陕西省石化科学技术一等奖。

二紧扣化工战略,科研项目屡创新高
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JG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24项,科研到款6240万元。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

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5项

合同额超过100万元的横向项目
三、重视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取得历史新突破
《以生物制造产业链为导向的生物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面向新兴产业,产教研融合的生物化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践》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一等奖,实现了学院教学成果新突破。同时,教师获西部联盟第一届课程思政案例大赛二等奖和全国化工热力学课程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

出版《能源化学工程概论》《药品与精细有机品合成》和国家规划教材《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3部。同时,积极协办全国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实验教学研讨会;20余人次参加各类教学会议,做会议报告9人次,全年发表教改论文9篇。
四聚焦专业建设,工程教育认证再创佳绩
以工程专业教育认证为抓手,积极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认证中期审核,制药工程专业完成工程教育认证进校考查,有效促进教学审核评估工作顺利开展。

五深化学位点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结构新突破
牵头申报获批“生物与医药”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实现人才培养结构新突破。同时材料与化工(化学工程)、生物与医药(制药工程)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核验评估全票通过,继续授权。

六积极抢抓机遇,“两重”“两新”项目顺利推进
统筹国家所需、陕西所要、西大所能,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抢抓国家“两重”“两新”机遇,认真推进项目建设,立项国家“两新”项目27项,获批经费4455万,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坚持人才强院,人才引育实现新突破
从华东理工大学全职引进青年长江学者白云鹏教授,实现了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新的突破。新增省部级人才4人,其中胡军教授获得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孙鸣教授入选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吴乐教授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赵天宇老师入选陕西省“校招共用”引才用才专项项目。
启动国家级人才培育支持计划,郭媛、胡军、朱燕燕、代成义、吴乐5位老师获得首批资助;建立星烁励智奖励基金,18位教师和22位学生获得了首次奖励。学生获得了首次奖励。

八聚力赋能,成功承办全国第三届精细化工大会
大会以“科技赋能中国精细化工产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彭孝军院士和范代娣教授担任主席,9位两院院士和80余位国家杰出人才开展了交流并做报告,吸引了近800名来自各大科研机构、企业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参与。

九捷报频传,学生竞赛硕果累累
对标“新工科”培养标准,突出特色提升实践育人质量。强化“以学育赛,以赛促创,以创育人”,投入精力,打造高质量竞赛团队,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团体奖项128项、个人奖项416项。

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十、校企融合共育,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就业工作前移,多措并举提升毕业生专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发力全员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毕业生更充分高质量就业,2024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3.11%,圆满完成学校既定目标任务。

开展“化梦为翼 工启新程”化工类专场就业招聘会
回首来路,化工学院整体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学科特色不断凝练,专业优势逐步凸显。
2025年,我们将再接再厉,
继续秉承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深化产学研合作,
力求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内取得新的突破,
在稳扎稳干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使化工学院的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化工领域的科技进步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