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学院教工过控党支部举办“党建+课程思政”研讨主题党日活动。院党委书记寇楠、副院长刘恩周、副院长兼教工过控党支部书记李冬、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教师赵景龙、辅导员代表、过控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会议,会议由过控党支部副书记杨阳主持。

支部党员教师朱麟、赵天宇分别对所教授课程如何融入课程思政进行分享。朱麟老师针对《工程材料》的课程特点,以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为切入点,从家国情怀与科学家精神、专业认同与产学研融合、文化自信与国家战略需求、辩证思维与诚信科研等多个方面进行思政育人路径探索,并提出案例驱动教学结合评价体系优化的持续改进方案。赵天宇老师针对《材料力学》的课程体系,从哲学思维映射、家国情怀培养、文化自信融入三个方面对各章节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思政设计,将材料力学知识与家国情怀、工程伦理、哲学思维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全局观视野,培养兼具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工科人才。

省思政大练兵教学标兵、省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赵景龙对两位青年教师的汇报进行针对性点评,强调工科教学在重视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背景下,课程思政要避免生搬硬套,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多从周围师生及朋辈校友中挖掘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从国家在航天航空、新材料研发、能源制造等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取思政案例,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感。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及教学团队负责人杨阳进行了关于“新工科课程思政的一点认识和思考”的汇报,以专业核心课程《PLC可编程控制器》为案例,分享了构建工科课程与思政教学相支撑课程思政体系的方法,并提出“一核引领+四维融合”的思政育人新模式及“实践探索+深度反思”相结合的育人路径。
教工过控党支部书记李冬在发言中表示,本次交流是支部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工科教育如何立足学科特色,如何引导过控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载体。
刘恩周在发言中表示,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还有助于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希望过控专业教师将科研项目中的思政素材巧妙转化为教学案例,实现“研-教-育”闭环。
教工过控党支部全体党员针对过控核心课程体系如何巧妙融合思政元素、如何提升课堂育人水平展开深入讨论。

寇楠在总结中强调,在推进工科教学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要从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全方位育人三个维度共同出发,在课程教学方面,打破“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壁垒,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构知识传授方式,将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等融入“课堂-实验室-社会”的协同育人路径;在科学研究方面,将科研课题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聚焦石油化工、能源电力等领域“卡脖子”难题,以“科技报国”引领科研创新方向;在全方位育人方面,作为高校教师,要从学生的价值观塑造、职业责任感、工匠精神培养等方面出发,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培养既有技术能力又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